第(3/3)页 那行商闻言,倒吸一口凉气。 如今,这《大楚日报》在南十六郡,早已是一报难求! 襄阳城内一文钱一份的报纸,运到广陵,能卖到一百文! 运到最南边的岭南,甚至能卖到五百文! 无数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。 催生出了一批专门往返于襄阳与其他郡县,倒卖报纸的“报贩子”。 刘掌柜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。 “有了这报纸,还做什么丝绸生意?” 刘掌柜脸上满是得意:“这一趟,顶我过去跑一年!” 行商满脸羡慕。 却也知道,这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。 没有通天的关系,根本不可能在襄阳,一次性拿到这么多报纸。 而无数的百姓,就在这追读小说的过程中。 潜移默化地,看完了报纸上的其他内容。 【大乾皇帝吴烨,为修鹿台,耗银三百万两,逼死万名工匠!】 【大乾兵部尚书,克扣北境军粮,致使三军将士,冬日无衣无食!】 【论,大楚为何而战?为万民!为天下!】 【我陷阵营将士,一顿可食三碗肉!皆因大王发明的肉食罐头!】 一篇篇文章,配上通俗易懂的插画。 将大乾的腐朽与大楚的强盛,鲜明地对比出来。 一个念头,如同种子,在南十六郡所有百姓的心中生根发芽。 大乾,该亡了。 大楚,当兴! 明年开春的决战,我们,必胜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