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不错,一场只属于我大楚的科举。” 赵锋的声音斩钉截铁。 “即刻将大楚新编的《格物》、《算术》、《律法》、《策论》、《思想》五门教材,刊印百万册,分发天下!” “昭告所有读书人,无论出身,无论过往,皆可学习。” “三个月后,朕要在全国五十二郡,同时开考!” “朕不要他们之乎者也,不要他们引经据典!朕只要他们能看懂图纸,能计算税收,能理解律法,能为大楚开疆拓土出谋划策!” “朕要用这一场大考,将全天下最聪明,学得最快,最实用的人才,一网打尽!” 夏侯昱眉头微皱,他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。 “陛下,大楚疆域辽阔,南北相距万里。北方边郡接到教材的时间,恐怕要比京畿之地晚上一月有余。三月为期,对他们而言,是否太过仓促与不公?” 李伯智也点头附和:“夏侯大人所言极是。如此一来,恐怕录取的,大多还是中原腹地的士子。” 赵锋看着他们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。 “不公?” “朕要的,不是公平。” “朕要的,是效率!” “三个月,是给所有人的。有人一个月就能学完,有人一年也学不通。朕要的,就是那些能在一个月内,就把所有东西都吃透的天才!” “这个天下,等不了!大楚的扩张,等不了!” “朕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快刀,把那些最顶尖的人才,从鱼龙混杂的读书人里,立刻给朕剖出来!” “先用他们,把这巨大的窟窿给我堵上!至于后续的人才,等大学和军校的体系成熟了,再慢慢补充!” 霸道! 绝对的霸道! 李伯智和夏侯昱不再言语。 他们明白了,这场科举,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筛选。 它筛选的不仅仅是学识,更是天赋、心性和适应能力。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。 任何抱怨和借口,都是无用的。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,麒麟殿内灯火通明。 赵锋与几位重臣。 就这三项国策与科举的无数细节,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 从水泥路的路线规划,到南洋宣慰司的人员构成。 从对车辇国的压榨尺度,到科举考卷的题目设计。 每一项。 都关乎着帝国的未来走向。 夜色渐深,殿外的虫鸣声都已沉寂。 殿内的讨论,才终于接近尾声。 当最后一个细节被敲定。 李伯智等人拖着疲惫但又亢奋的身体告退时,东方已现鱼肚白。 赵锋独自站在殿前。 看着那即将升起的朝阳,感受着拂过脸颊的微凉晨风。 一夜未眠。 这才走向后宫! 第(3/3)页